謝謝主席 。孔子從倫理政治的角度首先提倡中庸,在《論語~雍也》中提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在孔子看來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其后經(jīng)過著書普及,形成了一套獨立的哲學(xué)體系,即中庸之道。從內(nèi)涵上,中庸之道可以簡單概括為,合理適度的把握全局,做到不偏不倚,最后達到和諧與共的一種世界觀、方法論。
討論之前,我們要先明白一個前提,中庸不代表無原則無底線,舉個通俗的例子,我們對于吃飯是吃辣的還是甜的,可以有商有量,但我們的共識和底線是,飯一定得吃。同時,一定是存在分歧的情況下,才存在中庸,如果大家意見趨于一致,哪有什么需要改變的呢?也就不存在中庸了。所以中庸的重點,在于合理分歧之下的態(tài)度選擇。明白了這兩個前提以后,我方認為,當今中國應(yīng)當提倡中庸之道,理由如下:
本文只顯示部分辯論稿,如有需要歡迎去辯論稿商城付費查看完整辯論稿!
辯論稿都是原創(chuàng),需花費時間精力,需付費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