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5月2日-5月3日
(周六、周日)
議題:印度退出RCEP談判
01
議題介紹
作為亞洲非常重要的多邊機制,東盟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作出了極大的努力。在WTO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談判受阻,以及經濟全球化中出現一些負面因素的背景下,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以推動國家經濟長久穩定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2011年2月26日的東盟經濟部長會議上,部長們率先提出了組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的草案。東盟邀請了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內的六國加入,一同組建RCEP。然而,RCEP的談判卻命運多舛。近十年的時間里,由于領土問題和貿易自由化原則上的分歧,各國始終難以完全協調一致,經濟、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差異讓談判舉步維艱。印度在RCEP提出之初,基于對國內產業保護的考慮,對于是否參與RCEP談判并沒有表態。但是在綜合考慮之后,印度發現如果不參與RCEP談判,或許會弱化其在亞太區域合作中的戰略地位, 考慮到RCEP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印度開始對談判表現得較為積極。然而,隨著談判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條款牽動了印度的神經。在貿易自由化方面,印度國內反對聲音很高。迫于國內的壓力,印度加入RCEP的欲望減弱,經過長時間的猶豫,最終印度于2019年11月4日宣布暫不簽署RCEP。在當今單邊主義抬頭,全球經濟下滑和保護主義顯現的時代背景下,作為覆蓋35億人口的全球最大區域經濟合作組織,RCEP的順利達成顯然對維護多邊合作有著重要意義。誠然,對于印度而言,加入RCEP會對國內市場造成沖擊,但其背后的利益也顯而易見。一味地固步自封并非發展的主流。雖然RCEP其他15國已經做好沒有印度簽署的準備,但東盟表示仍會努力爭取印度的加入。面對這樣的情況,印度到底該如何選擇,RCEP又該何去何從?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02
對峙觀點
RCEP由東盟十國發起,并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參加,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若RCEP成功,將覆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達23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1/3,所覆蓋區域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除了消除內部貿易壁壘、創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資環境、擴大服務貿易,RCEP還將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競爭政策等多領域。2017年以來,始自2012年的RCEP談判進程開始全面“提速”。16國已完成了7個章節的磋商,談判任務完成度提升到接近80%。一些基于規則的章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2019年11月4日召開的第三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領導人會議上,印度總理莫迪卻宣布退出RCEP,這無疑為已經漸趨明朗的談判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RCEP對于印度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迫于國內產業鏈的具體情況,印度也有自己的考量。請從以下觀點中選擇一個,作為己方立場進行辯論:
甲:印度應抓住機會,盡快爭取正式加入RCEP
乙:印度應在迫切需求得到條款滿足的情況下再考慮加入RCEP
丙:印度應當徹底放棄RCEP,轉而尋求別的出路
03
對陣安排
第一場
5月2日
9:00-11:00
華北電力大學 甲方
清華大學 乙方
中國政法大學 甲方
北京語言大學 丙方
第二場
5月2日
15:00-17:00
北京理工大學 乙方
外交學院 丙方
愛丁堡大學 乙方
廈門大學 丙方
第三場
5月3日
9:00-11:00
多倫多大學 乙方
國際關系學院 丙方
山東大學 甲方
天津大學 乙方
第四場
5月3日
15:00-17:00
北京郵電大學 甲方
中國傳媒大學 乙方
湖南理工大學 甲方
北京大學 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