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格賽
1. 美國20世紀法理學家富勒曾發表假想案:五名洞穴探險人受困山洞,水盡糧絕,無法在短期內獲救。為了維生以待救援,大家約定抽簽吃掉其中一人,犧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摩爾是這一方案的最初提議人,但在抽簽前又收回了意見。其他四人仍執意抽簽,并恰好選中了威特摩爾做犧牲者。四人最終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而犧牲了威特摩爾的生命。
辯題:四人是否有罪?
正方:四人有罪
反方:四人無罪
2.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拐賣兒童的法定最高刑可處死刑,收買被拐賣兒童的法定最高刑為三年有期徒刑,兩種情形量刑差別巨大。另根據1997年刑法,收買者不虐待被買兒童,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修改了相關條款。根據新規定,收買者不虐待、不阻礙解救的,可以從輕處罰,倘若買方有強奸、拘禁和傷害等其他犯罪行為,可數罪并罰。這是否意味著未來我國也可能實現“買賣同罰”?“買賣同罰”能否實現“天下無拐”?
辯題:當今中國,拐賣婦女兒童應該/不應該“買賣同罰”?
正方:當今中國,拐賣婦女兒童應該“買賣同罰”
反方:當今中國,拐賣婦女兒童不應該“買賣同罰”
(二)挑戰賽
1. 假如你和全部的在場選手、評委和觀眾在同一艘船上,但這艘船已經被恐怖分子安裝了炸彈隨時可能爆炸,生還幾率微乎其微。此時,一名恐怖分子因未及時撤退而被你抓獲,你清楚的知道這名恐怖分子是整艘船上唯一一個知道炸彈在哪而且知道如何解除炸彈的人。
辯題:你是否會使用酷刑來獲得炸彈信息?
正方:我會使用酷刑來獲得炸彈信息
反方:我不會使用酷刑來獲得炸彈信息
2. 尋釁滋事罪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懲治危害社會秩序的行為,維護了社會穩定。但另一方面其模糊性也可能會導致執法機關選擇性執法,或者無法給公眾提供明確的指引,不具有法律本應具有的公信力。
辯題:現階段是否應該取消尋釁滋事罪?
正方:現階段應該取消尋釁滋事罪
反方:現階段不應該取消尋釁滋事罪
(三)擂臺賽
1. 近年來頻繁有藝人因為吸毒、嫖娼甚至其他犯罪行為被打上了“劣跡藝人”的標簽。雖然如何定義“劣跡藝人”大家眾說紛紜,但是卻不停地有“劣跡藝人”通過各種形式“復出”或者“變相復出”,再次從事演藝行業。對此,有些人認為,應當將不允許“劣跡藝人”在接受完處罰后再次從事演藝行業上升到法律層面,通過立法的方式完全禁止“劣跡藝人”再次從事演藝行業。但是也有人認為,每個“劣跡藝人”的情況不同,“完全禁止”這種處理方式不一定恰當。況且只要我們大家主動抵制,“劣跡藝人”就不會有生存空間,完全不需要將這種問題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辯題:是否應當通過立法的形式完全禁止“劣跡藝人”從事演藝行業
正方:應當通過立法的形式禁止“劣跡藝人”從事演藝行業
反方:不應當通過立法的形式禁止“劣跡藝人”從事演藝行業
2. 伴隨chatGPT的爆火,有機構預測chatGPT將消滅全球3億打工人,25%的崗位都將被AI取代。甚至其中一些機構還預測,最可能受ChatGPT這類技術影響的職業,就是律師和行政人員。不可否認的是人工智能的出現給律師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機遇,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如何把握機遇和應對挑戰成為了當下律師行業必須要解決的難題。
辯題:人工智能給律師行業帶來的機遇大于挑戰/挑戰大于機遇
正方:人工智能給律師行業帶來的機遇大于挑戰
反方:人工智能給律師行業帶來的挑戰大于機遇
(四)爭鋒賽
半決賽
1. 小趙(男)與小孫(女)是交往多年的戀人,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但因為雙方父母彩禮無法談攏被迫分手。絕望之下,小趙對小孫說“不能和你在一起倒不如我們死了算了,明天你開著我的車我們一起死,為我們的愛情畫上一個轟轟烈烈的句號”。小孫表示同意。次日,由小孫開著小趙的車(小趙坐在副駕駛上),掛空擋后沿著山坡緩慢向下滑。在車離懸崖邊還有三十米時,小趙后悔了說道“親愛的要不我們別死了吧,生命和愛情比起來我更加想要生命,要不我們回家吧”。小孫說“你真是個懦夫,你不死我自己死”,并沒有才剎車。小趙見車子已經離懸崖很近了,趕緊拉開車門跳了下去,保住了性命。但小孫卻隨車墜崖身亡。
辯題:小趙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
正方:小趙構成故意殺人罪
反方:小趙不構成故意殺人罪
2. 罪責自負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也是現代法治的基本原則。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卻因為父母或者其他親屬曾經有一些犯罪行為,而喪失了部分工作機會。有些較為特殊的工作崗位、工作單位將父母或者其他親屬是否有過犯罪行為當做本人是否適合崗位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辯題:父母犯罪是否應該成為子女工作的影響因素之一
正方:父母犯罪應該成為子女工作的影響因素之一
反方:父母犯罪不應該成為子女工作的影響因素之一
總決賽
1. 自媒體時代,使得司法案件的更多細節越來越多的在社會面前呈現。但是有人質疑,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真相嗎?以前媒體不發達,我們只能相信也愿意相信官方的結論,但現在媒體發達了,我們獲得的信息變多了,自媒體信息和官方結論不一致,我應該相信誰呢?
辯題:自媒體時代,我們離案件真相更近了/更遠了
正方:自媒體時代,我們離案件真相更近了
反方:自媒體時代,我們離案件真相更遠了
(來源于 公眾號 京師貴陽律師事務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