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頁 » 原創辯論稿

          在當代,職場焦慮有害于個體發展一辯稿【cosmos】

          2022年12月10日2703

          原創一辯稿.jpg

            各位好。焦慮:是一種個人對即將來臨的、可能會造成的危險所產生的緊張、不安、憂慮、煩惱等負面的情緒。1994年,Freeston等人提出了“無法容忍不確定的程度(IU值)”這一概念,用來衡量人的焦慮程度,這一觀點被心理學界廣泛接受。國內外的研究者就此編制了多種量表進行測試,他們將“IU值”分為五個等級,結論表明:個體IU值的高低不僅與反應了焦慮的程度,同時也決定了個體是否更容易產生壓力、抑郁等負面情緒。

            根據脈脈發布的《中國職場流動趨勢年度報告2021》顯示:2020年有89.3%的職場人表示自己處于焦慮之中,僅有10.7%的人表示自己并不焦慮。其中,有57.5%的職場人表示2020比之前幾年要焦慮得多。   //而細分在職人員的焦慮來源,有71.5%的受訪者認為是“工作”,其次是“積蓄40.2%”,第三是“疫情36%”。職場焦慮作為人所有焦慮情緒中的一個分支,卻占據了當代打工人焦慮情緒的大頭。

            結合當代在職人員所面臨的高壓工作環境與畸形的職場文化,我方認為在當代職場焦慮有害于個體發展,論證如下:

            本文只顯示部分辯論稿,如有需要歡迎去辯論稿商城付費查看完整辯論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