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浪漫這個詞來源于西方文化,中華文化在概念上并沒有與之內涵接近的詞匯,美好、夢幻、滿足,這些詞語都不能與浪漫劃等號,甚至對浪漫的意義有曲解,羅素說,浪漫主義的總特征在于用審美動機替代功利標準,浪漫總欣賞任何一種熾熱的情感,它勾起人們的感性,而非理性。讓我們用生活場景試圖理解這一解釋的意思,女人會說自己的老公是一個浪漫的人,因為老公在節日或者某個可愛的日子里為自己買了一束美麗的玫瑰,或者在勞累了一天后帶我去海邊欣賞漫天的星空;女人也會說我的男人不是一個浪漫的人,雖然他不總能記得我們的結婚紀念日,也不太會說我愛你,可他會每月按時按份默默交給我他的工資,他很顧家,讓我和孩子過得很好。這兩個相對的案例里體現出了浪漫的特點,前一個男人用鮮花這一審美上的良好動機替代了后一個男人現實的功利標準,前一個男人勾起了女人的感性,因此浪漫,而后一個男人的理性雖然不浪漫,但也是好的品質。因此,用審美動機替代功利標準從而勾起人的感情而非理性即是浪漫的內涵。繁和簡是一組相對的概念,沒有對照就沒有繁與簡的判斷,因此,我方希望中華文化同西方文化相對照,以分析中華文化是反還是簡。
本文只顯示部分辯論稿,如有需要歡迎去辯論稿商城付費查看完整辯論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