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華語辯論世界杯辯題題解公示發布。
應該/不應該鼓勵00后整頓職場
出題人:禹皓天
2022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第一批00后大學生即將畢業開啟自己的職場旅程。然而這一代年輕人和前輩們似乎有所不同,論資排輩?不認;察言觀色?拒絕;委曲求全?門都沒有。他們敢據理力爭懟領導,敢我行我素做自己,他們身上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說“不”的勇氣。
有人覺得,這群初生牛犢正是職場的希望,只有他們向前沖,才能打破職場困局,廓清職場毒瘤,我們應該予以鼓勵和支持。也有人覺得,這就是沒經歷社會毒打,不知柴米油鹽貴,一味“整頓”,到頭反倒傷了自己,根本不該鼓勵這群青年繼續任性。
辯手們作為未來的職場人,對00后整頓職場的態度如何,期待各位的表現。
“東方甄選”模式未來可期/難以長久
出題人:程立耕
直播帶貨作為一種趨勢和流行,如今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在眾多帶貨主播中,網紅帶貨的銷售額無人能出其右,甚至大部分家喻戶曉的明星都無法與其相提并論。而今年東方甄選直播帶貨的突然爆火,給原本的直播帶貨圈子帶來了一種新的沖擊。
那么東方甄選爆火的底層邏輯究竟是什么?其IP的打造是否有可復制性?直播帶貨的重點究竟是商品還是直播內容?在對直播帶貨這一全新領域健康發展的思考中,無論是價值倡導還是管理層面的導向,東方甄選這樣的“帶貨清流”都給了我們無盡的思考,東方甄選模式究竟是未來可期,還是風光一時難以長久,交給各位辯手進行討論。
“頂流”出演話劇振興/擾亂了話劇市場
出題人:劉衛兵
近年來隨著商業文化公司的助推,一些頂級流量影視歌藝人跨界出演話劇,也帶來了巨大的文化市場轟動效應,不斷刷新著國內舞臺劇演出市場售票紀錄。
支持者認為,隨著頂流的參與,話劇這樣的小眾藝術也得以被普及,在帶來年輕受眾的同時,也為話劇創作帶來了豐厚的資金,有助于市場的良性循環。
反對者則認為,演出公司的市場化操作和過多無基礎“路人”參與話劇,壓低了話劇的藝術屬性,更是招來了許多“黃牛”打破了票務銷售的平衡。
話劇市場究竟何去何從,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呢?
當下大學生因為就業難
而選擇考研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出題人:李微中
隨著就業環境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正在直面“畢業即失業”的殘酷現狀,為了應對就業壓力,選擇考研以延緩自己踏入就業市場,也漸漸成為越來越多畢業生的選擇,但隨之而來的是考研人數逐年增高,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如今世道多艱,其實擺在大學生面前的每條路都不好走,但再難選,也得選,不是么?那么面對如此艱難的就業環境,為了避免壓力而選擇考研,是一條明智的道路么?
當代社會,“討好年輕人”的風潮
是/不是一種消費陷阱
出題人:黃思晗
近些年,“媚青”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大眾媒體的視野,“只知道討好年輕人口味的流行文化”成為熱議的對象。年輕人是輿論關注的焦點也是市場偏愛的對象——每逢節日就“直擊年輕人痛點”的購物狂歡;習慣對準年輕人的消費報告;動輒洞察年輕人生活方式的販賣......年輕人的喜好左右著算法,算法也牽引著年輕人的選擇。有人覺得環繞在年輕人周圍的聚光燈代表著社會對新銳的力量的重視與鼓勵,也有人覺得這樣的看重名為“鼓勵”實為“利用”,不過是注意力經濟的又一波收割。我們該如何理解這種“討好”的風潮呢?期待辯論雙方的觀點。
當代社會,讓生活“變快”/“變慢”更可取
出題人:劉楊
我們生活在一個快時代,從前需要走半天的路,現在成了半小時的高鐵,從前可以喝半天的茶,現在成了坐趟電梯就已經見底的一杯咖啡,從前需要干半天的活,現在成了一個10分鐘要完成的任務——可能不是你想10分鐘,是老板只給你10分鐘……我們都想主導自己的生活,不想被生活主導了自己,于是有的人選擇讓生活變快,既比從前的自己的快,也比現在的旁人的快,用快來贏得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好安排自己的生活,而有的人選擇讓生活變慢,即便可以一個晚上做完10件事,也寧可只做1件,然后好好地去品味過程中的美好。兩種方式會不會是殊途同歸的?有沒有高下之分?期待辯手們給出答案,以及,這個題目中都是通俗的詞匯,詮釋不必拘泥于題解,言之成理即可。
20歲的你有個一夜成名的機會,
該/不該要
出題人:奇葩說《第七季》
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功成名就既是想象中理想的人生狀態,也是正在追逐的人生目標。不少人可能都幻想過,能夠得到一個天賜的良機,讓自己一夜之間獲得世人的贊美、大眾的追捧,被關注、被認可的美妙感受,是難以抗拒的巨大誘惑。然而,“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表象滿足的背后,同時也蘊藏著輿論的壓力和成長的迷思。如果一夜成名的機會在你20歲時到來,你會不會接受它呢?
痛苦是/不是成長之必須
出題人:李微中
本題問的不是身體的損傷是否有利于身體發育,也不是吃一塹總能長一智這般淺顯的俗語,本題想要追問的,是在事關成長的諸要素當中,痛苦是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人往往需要經歷挫折才能有所長進,是一種常見之偶然,抑或是內在具有某種重要的聯系,而藏在這背后的問題,可能是當我們所稱之成長,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過程?
(來源 公眾號 華語辯論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