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吧的專欄
人生之美在于瞬間一辯稿
人生,是指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而人生之美,正是這短短人生中的點睛之筆。我們的人生正是因為有了美,才使得人生更加的豐富多彩。但是關于美卻有很多種的說法,有些如一時花火,可能轉...
5年前 (2019-12-19) 10583 原創辯論稿
順從世界不會過得更好一辯稿(二)
謝謝主席,感謝對方辯友。 今天討論的世界應該是我們周邊環境里的主流思想,是干擾我們作出選擇的外在因素,世界是復雜的、多元的、沖突的,而絕不是單純的、秩序的、純陽光的。而...
5年前 (2019-12-19) 6264 原創辯論稿
世界末日應該公之于眾一辯稿
尊敬的主席,各位評委,對方辯友,大家好。我方觀點是,世界末日應該公之于眾。 開宗明義,概念先行。世界末日,是指人類必將滅亡、無生還的可能,并且人類無法扭轉局勢。公之于眾...
5年前 (2019-12-18) 12422 原創辯論稿
當今時代我們應該選擇成為痛苦的哲學王一辯稿
尊敬的主席,評委,在場的各位,大家好: 今天的辯題是當今時代我們應該選擇成為痛苦的哲學王還是幸福的快樂豬。哲學王指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其著作《理想國》中構想的理想國家...
5年前 (2019-12-18) 7085 原創辯論稿
中國大陸應該允許商業代孕合法化一辯稿(二)
對方辯友,大家好! 我方認為中國大陸應該允許商業代孕合法化。 生育權作為人的正當需求理因得到滿足。而如今,全國平均每8對育齡夫婦中就有1對面臨生育方面的困難,不...
5年前 (2019-12-18) 5827 原創辯論稿
商業代孕不應合法化一辯稿(二)
開宗明義,代孕就是將委托方夫婦的受精卵植入孕母體內,由其懷孕生產的行為。商業代孕,相較于現存的志愿代孕而言,以營利為目的,定價的標準隨著供需而產生變化。今天我方判斷商業代孕應不...
5年前 (2019-12-18) 3860 原創辯論稿
喪文化是當代青年人的毒藥一辯稿(四)
謝謝主席,大家好。 喪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它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新形式。如最熱喪語:“今天不開心沒...
5年前 (2019-12-18) 7343 原創辯論稿
直面人生的荒謬我們該坦然面對一辯稿
大家好,什么叫坦然,大家在腦海里浮現坦這個字。那個太陽是升起的地方,那條線是地平線。基本上心里沒有起伏,沒有疙瘩,心中是安詳的,叫做坦然。心中充滿了怨念,充滿了不平。可是因為打...
5年前 (2019-12-18) 4251 原創辯論稿
喪文化是當代青年的解藥一辯稿(三)
我方的觀點是:喪文化是當代青年的解藥。所謂喪文化,指的是流行于青年中和網絡空間中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其特點是對主流文化、主流觀點用娛樂化、戲謔化...
5年前 (2019-12-18) 3930 原創辯論稿
人生的路越走越寬一辯稿
謝謝主席,問候在場各位; 首先我們必須對辯題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人生的路越走越寬還是越走越窄?這里有一個越走越怎樣的前提,因此我們的著重點不是在起點和終點,我們今天應...
5年前 (2019-12-18) 3841 原創辯論稿
人工智能更適合掌握緊急狀態下的最終控制權一辯稿
感謝主席,對方辯友好, 開宗明義,人工智能簡稱AI,指人造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能性。總體來講,即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像人一樣行動”、“理性地思考”和“理性地行動”。這...
5年前 (2019-12-18) 3804 原創辯論稿
人懂得堅持更偉大一辯稿(二)
謝謝主席, 尊敬的評委:大家好。 我方的觀點是人懂得堅持更偉大。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堅持”是把自己最初的本心貫徹下去; 而“懂得堅持”是能夠清楚地選擇堅持的時機, 并且...
5年前 (2019-12-18) 5645 原創辯論稿
曲終人不散一辯稿
感謝主席,對方今天所講的一切,不過是矯情二字罷了,他們一邊說,堅持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一邊說堅持換來的愛情,可能并不長久,他們站在一個很理性的角度,分析了堅持的種種不好的理由,可...
5年前 (2019-12-18) 2525 原創辯論稿
情感細膩更適合做朋友一辯稿
謝謝主席,大家好 古語有云:“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類作為具有豐富情感的智慧生命個體,在在我們這一生中,除了天然的父母親情以外,我們還...
5年前 (2019-12-18) 5685 原創辯論稿
順從父母心意不是孝順的最優先考量一辯稿
謝謝主席,問候在場各位: 開宗明義,我們首先來明確幾個概念性的問題,我們今天討論的孝順是一種平等的孝順,而它的對立面就是一種權威性孝順:指的是基于父母的長輩地位,子女應...
5年前 (2019-12-18) 4865 原創辯論稿
評判善惡的標準是動機一辯稿
謝謝主席大家好。首先明晰定義。動機是指誘發某一行為的內心想法。結果是該行為所帶來的影響。在這里判斷善惡時不能忽略動機和結果辯證統一的關系,故我們今天的討論不能將二者割裂開只看動...
5年前 (2019-12-18) 6022 原創辯論稿